万书屋 > 其他小说 > 上穷碧落 > 第六十四章 天都惊变(下)
    “项平怎么忽然间下手有些狠了?”曾霜心中微恼,对于此人,他与闻君祥可没少下功夫,而前段日子,似乎就有那么一线成功的迹象了,怎么忽然间就又退到原处不说,还针对着他们在天都府的安排颇制了些绊儿?

    萧水天与水扬波心中却稍微有些猜到,水扬波心头微微一阵迷惘,但是转念一想到那张清丽绝俗的容颜,心顿时又有些硬了。“曾兄,夫人给的时间不多了,既然项平收拢不成,那就办吧!再拖一分,便是让他们准备一分。”

    “说得是。明日便发难吧!”曾霜暗吐了口气,终于决心放手做了,望向窗外,烈日在花木扶疏间散下斑驳的日光,圈圈点点,一闪一闪地似是人的心,在那里有些紊乱地跳着。

    之后的天都起了一连串剧变,先是一个自称项标的人状告当朝宰相项平,冒名顶替,私换户籍。随后又有一老妇人自称当年一桩人命案子的家属,说七年前正是一名叫作刘夷川仕子,毒死了她的儿子,当时官府作判,却不知怎地失了凶手,想不到居然更名改姓,还做上了朝中大官。这两件事在天都传得沸沸扬扬,几乎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刑部虽知其中必有蹊跷,但毕竟举城皆闻,不列案审查是不行了。

    于是,项平,这一位堂堂碧落的右仆射便遭下狱审查。项平做梦也想不到这桩陈年旧事居然还能叫人给知晓了去!他头一个想到的就是闻氏身边的两个旧识,一个水扬波,一个萧水天。虽说当年的事,论理他们也不应知晓,可是,毕竟共事的日子久,也难保不会探听到什么。他们两个到底……可是,念头才一转,项平就止住了,心头一叹。这二人,虽必有一人出卖了他,但他却不能随意就举出一个人来。他吃不准。事态发展到现在,项平是真有些悔了。他悔自己的醒悟得迟了,根本还来不及做什么,只不过发了一封给乌州的知州秦离的密信,让他仔细那边的都尉。至于其他的,他想到了,却还未来得及做呀!

    项平忧心如焚地坐在牢里,急得焦头烂额,却也只能干急。他满地乱走,走了半天,却终于颓然坐倒在冰凉的石床上。他朝着狱卒官冷冷的带着防备的眼看了看,知道这儿都已换上了闻氏的人,心中一阵发凉。

    如何将消息通出去呢?沙宇是闻氏旧部,手中握有三州之兵,要慎防啊!不知柳歇能否察觉到兵马一事了,唉!

    天都剧变,右仆射项平的入狱还只是一个开始。民间忽然间传来了一则谣言,说是女皇,真正被先皇过继入嗣的闻氏二女,早在其六岁时便得恶疾死了。而现在这位,听说是被人偷偷换了的别家的孩子,只因样貌长着七分相象,便趁着萧夫人为着二女恶疾难愈而伤心憔悴之际,暗暗来了个偷梁换柱。如今,那个掉包之人因喝醉了酒,误吐真言,已叫宗人府给拿下了呢!

    一时,流言四起,说是当今女皇本非天命所归,因此上天不再庇佑碧落,致使匈奴入侵,旱涝并起。本来不过是怀疑,但传过几日,百姓却都渐渐信了。甚至已有说是妖精转世,吃了原本应当继承皇位的闻二小姐的。

    朝中震惊,众臣的目光都纷纷集中到德王身上,谁都知道,当今皇上以下,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是德王之女晨。本来庆元公主也是行的,但成王早逝,毕竟无所依恃,何况先前一直受女皇垂爱,这一成是不用再考虑了。

    德王动什么心思,如今是一目了然。面对众朝臣的惊异的目光,德王半是愤恨,半是欣喜。对着闻家再次送来的请柬,也只好无可奈何地收下。如今,他这一脚是再不能不上贼船了。

    何秉执着笔的手捏得极紧,指节处似是有些泛白,然却未遽下笔,只是望着窗外沉吟。蓦地,家人一声“老爷”让他心中一怔,手微微动了下,一点浓墨便滴上雪白的纸笺。

    他稳了稳神,“什么事?”

    “户部的甪里大人求见。”

    何秉心中微微一动,“快请。”他几乎是立即的,起身便随着家人一起去迎。

    “甪里大人。”何秉在乍见这位文弱的尚书,面色不由肃然。眼前的年轻人,虽然处处透着纤弱,但是,他此刻的神色却是冷峻而坚毅的,有着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决心。

    “何大人,下官有要事需与大人相商。”甪里烟桥并不客套,开门见山。

    “请。”何秉手一扬,便引着她往自己的书房行去。

    家人奉上一盏茶,便退了下去。整个园子静静的,只余下枝头的蝉儿,兀自唱闹不休。甪里烟桥吸了口气,微颤的手端起茶喝了口,这才镇住了心神,尽量持平地道,“何大人,你知道,我只居户部,皇上也只让我办好粮草的事就行,我,我其他的都不知道……”她仍是有些紧张,话都说得有些语无伦次,但何秉却并未露出不耐的神色。她咽了口口水,方又继续,“他们动了五日后要运出的粮草……军饷上的数目也不对了……何大人,你说怎么办?”最后一句吐出时,隐约带上了哭腔。

    何秉脸色一变,但转瞬平复下来,“呃,差了多少?”

    “粮草差了近半,军饷……约有三成。”甪里烟桥语气一顿,又补上一句,“都是神不知,鬼不觉的事,似乎一夕之间就缺了,不知道他们使了什么手脚。”

    何秉听出了其间的惊惧,心中也是一凉,他倒是真没料到闻氏的手在户部也动得如此灵活轻松。“柳大人知道此事么?”

    “应该知道了。正是前日,柳大人暗中嘱咐我,要我小心粮草一事,我才彻夜审查了三遍,昨夜还是齐的,但今早我核时,却不对了。我一面差人报与柳大人,一面就来您这儿了。”

    “嗯,办得好,办得好。”何秉轻轻拍了拍她细瘦的肩,甪里烟桥顿觉心中略微一松。“眼下这失了的粮草军饷是追不回来了……但皇上那儿缺不得……”

    甪里烟桥皱了眉,忽然脑中灵光一闪,“啊!江南的赋税!大人,江南的赋税不日将起程运往天都,这个或可先动上一动。”

    “唔。”何秉轻轻颔首,“只是,这笔款子是不能过了他们的目的,只有直接运往瀛州才行。可是留驻那边的水师俱已发往瀛州……啊,木清嘉!”

    “木清嘉?”

    “不错。此人现应在元州盐通为知县,此地正处海港,有船商往来,江南的赋税如能在他这儿被截住,那就有望运抵瀛州了。”

    “可是,他只是孤身一人,万一……”

    “如今也只有冒一冒险了。”何秉忽然朝甪里烟桥看去,深沉的目光里有一丝欲言又止。

    “大人有何吩咐?”

    “烟桥啊……在天都,如今是我方居弱,然而,正因情势如此危急,我方就更不能示弱以助其强。户部失粮失银一案,咱们还得提,还得纠缠到底!”何秉望着她,忽然起身朝她一跪。

    “大人这是干什么!快请起来!”甪里烟桥一时慌了手脚。

    “你先听我说完。”何秉手一扬,阻了她的搀扶,“户部失银,闻氏定不会放过你这个尚书,要想尽快了结案情,只怕就会找你下手,到时严刑拷打……”他说着,不由又朝甪里烟桥文弱的身量看去,这样的身子骨,只怕受不起啊。

    听到这话,甪里烟桥算是明白了,心下也由此变得安定了些,“大人,烟桥虽是打小娇生惯养了些,但也并非真没根傲骨。”她微昂起脸,仰望着西北,忽然一笑,很婉约的意味,让何秉不知怎地有些女儿态的错觉,“大人,只要皇上他们能平平安安地回来,何惜我一身!”她微笑着扶起何秉,神色间已是一派从容。

    何秉望了半晌,坚定地道了声,“好。”

    次日朝会的公议上,甪里烟桥率先摆上一本,提的正是户部失粮失银一事,因事关重大,刑部立时就要列案审查。此一举,倒是大出闻氏意料之外,本想着甪里烟桥懦弱怕事,无人提及,便会息事宁人,没想到此番真个儿站了出来。

    何秉紧随其后,提出了近日天都谣言四起的局面。“……何某听闻,九门提督高鹄高大人曾着意逮捕流言者,却被有司斥为扰民。国家危急,皇上正亲征作战,天都为碧落国都,岂可民心惶惶,谣言风传?不知二位辅政大人有何高见?”

    “呃,这……”真要说起来,闻君祥到底有些理屈词穷。

    柳歇见此,马上趁势道:“何大人所说不错,民心不安,非社稷之福。王爷,您以为呢?”他朝德王问了句,知其人处显位,矛头所指,必会避嫌,此一问是为刻意。

    果见德王立时点头附和,“不错。当急止谣言。”

    曾霜见势不对,出列道:“下官以为不确。古语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今诸位大人之举,岂非重蹈厉王之旧辙?况且……”

    曾霜还欲再说,但手臂却忽然叫何秉拿住,他回身去看,不由一愣。只见何秉锐目逼人,直欲穿透其脏腑。曾霜顿时头皮一阵发麻,再多的话,此刻半句也吐不出来。

    “大胆逆贼!你竟敢说出这等大逆不道之语来!”何秉生性刚强耿直,朝野咸知,碧落上下都敬其为人。因此,这两句话骂将出来,众人都不敢作声。“市井之间流传是何等流言?皇上,当今天子,由先皇所立,碧落之君,天命所归!即位几年来,撤平藩乱,肃清海寇,四海咸治,宇内呈祥。如今匈奴患起,皇上不顾身危,御驾亲征,是何等雄豪!如今流言者,竟于置疑女皇之君位!此纵观史海,亦闻所未闻!如此大逆之事,不思将传流言者拘拿治以重罪,反说什么‘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我倒要问你,何谓民之口?尔心当诛!”

    何秉一气痛骂,其言刚正忠直,大义凛然,有毅然不倒之声威,叫曾霜心中发苦,顿时只有诺诺称罪,不敢还口辩驳半句。

    德王见事已至此,也不宜闹得太僵,便出声当了个和事佬,“何大人消消气,消消气嘛……想必曾大人亦是年轻识浅,未知晓其间厉害,只想着了不可重犯古人之过,倒也不是真个儿有不臣之心。”一面这般劝着,一面马上决断,“立刻着刑部与九门提督捉拿散播谣言者,严惩不贷!”

    何秉也深知不可能单凭了了几句话便可拉下闻君祥手下的要人,当下也就顺着台阶歇了气。一时朝中众人俱是松了口气。

    柳歇瞧着情势大好,便提及了项平一案,“项大人一案查得如何了?”

    “呃,项标一说,确有其人,西陵巷亦有老人能证实项老太的确有过一个叫项标的儿子,只是早年失散,只见过幼时模样。如此一来,他……”刑部负责书录的侍郎偷偷觑了眼柳歇的神色,“他的上诉当为属实。而另一桩案子,下官查得那是当年明王手里的案子,明王断的案,案情清晰,凶手已放至边地,那老妇纯属诬告。”

    柳歇暗中恼火,好一个明哲保身之说!拣轻不拣重,显是即怕得罪闻氏,又惧于项平得宠于皇上。一个曾经出现过,且不知面貌的人跳出来状告当朝宰辅,脑子稍稍清晰的,便知应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哼!现在还居然真的查出些实据来!“既已查明了真相,就不该还拖着!项大人好歹也是一朝宰辅,只为了私换户籍一事便囚于囹圄,这说出去,朝廷还有什么面子!再者,谣言四起,早日还项大人一个清白,也是要紧!”柳歇身居尚书右丞,与闻谙是为平起平坐,说出来的话,自有其不可轻忽的份量。一语下去,刑部诺诺称是。

    萧水天暗暗皱上了眉,事情到此,算是扳回了一成,然而,眼前的小势,却是在逼闻氏加快动作,只怕再紧了些,他们就要调动兵马入都了。届时,便是有再多良朝贤相,手中无兵,也是枉然。

    户部粮草一案,闻氏先用了拖,以查案为名,极力拖延运送日期。眼看着已近七月,甪里烟桥咬了牙,不过审辅政大臣之手,便直接发运。此举必然地落入了闻氏的口角,他们正等着她如此行事。当下,闻君祥以甪里烟桥企图湮灭证据为名,将其下狱,并以兹事体大为说,交由闻谙审理。

    是夜,甪里烟桥便已被铁链缚于地牢刑柱之上。阴森森的刑房,浓重的血腥味弥漫四周,腐臭的气息薰得甪里烟桥直欲作呕。身处地牢之中,便是夏日炎炎,亦感到一种冰凉沁人心脾,属于死亡的气息!然而,使得甪里烟桥浑身打颤,四肢发软的,还是就在眼前的大汉,彪悍的身形,手持一条粗得有如棍子的鞭子。虽然他只是静静地立着,鞭子也缠绕在他的臂弯上,但甪里烟桥就是骇得说不出话来,只能拚命吞咽着口水,死死地盯着。

    闻谙施施然地走进了牢房,略略瞧了她一眼,嗤笑一声,轻轻拨弄着摆于牢房中央的火盆中的几条铁棒,饶是有布头缠着柄处,依然觉得烫手极了。他撇了撇嘴,讪讪地丢了,才笑着道:“甪里大人,你可知这鞭子打过什么样的人?”

    甪里烟桥气都软了,早已答不上话来,只能摇了摇头。

    “啊,那本官就对你解说解说?”他笑着坐了下来。“这条鞭子打的可都是重犯,杀人劫货的小贼还用不起。哪!这么说吧!甪里大人进士出身,想也熟读我朝历史,可知先王手中曾有过一个伏德将军?伏德将军也算是个身经百战的大将了,一身武艺精湛,但他那年犯下了叛乱罪,也不过挨了一个月的鞭子,就死了。”他瞧着甪里烟桥发青的脸色,不由呵呵一笑,“说得远了,也没意思。就说承建年间的事儿吧。还记四王入都后的那次叛乱吧?其时,可有四位将军俱在此下狱。杜先庭追随西王戍边多年,亦是响当当一位英雄,但后来也还是招供了……呵呵,像甪里大人这样的身子骨,可还是头一遭呢!”

    甪里烟桥抖着唇,眼一闭,所有的酸涩与惊怕俱浮上眼眶,再一睁眼,便带出了一长串的泪珠,叭叭滴在闻谙愕在那儿的手背上。“你们别想!我不会说的!你们打死我好了,我,我,我就是死了,也不会说的!”说着,一抽一噎的,还真哭了起来,把两人唬在那儿。

    刑狱官愣了半天的神儿好不容易才回过来,不由暗里骂了句“孬种”。但往那人身上一打量,倒还真文弱得厉害!手提不起几两重的人,又生得白净细嫩,也颇有几分俊俏,这般模样,衬上那双哭得通红的眼儿,与已被勒出血痕的手腕,看去,还真有几分可怜相。刑狱官心下一软,手中的鞭子稍稍松了松。

    闻谙的脸黑上几分,忍不住骂道:“你哭也没用!我就打死了你,看你招不招!”他头一撇,朝刑狱官点了下头,便负手立在一边。

    刑狱官暗自拿捏了几分力道,抡起鞭子便“嗖”地一声往甪里烟桥劈去。鞭响的同时,只听得一声惨得人毛发直竖的尖叫之后,声响俱无。两人互看一眼,都心中一惊,只道单就一鞭,便送了人命。闻谙朝刑狱官抬抬脸,示意他上前看看。刑狱官只得小心凑上前,看了半晌,才轻轻舒出一口气,不禁好气又好笑,“大人,他晕过去了。”啧!晕得真干脆,也不知是吓得还是疼得!他朝肩胛处的鞭伤掠了一眼,血红一条,饶是他下手留了劲儿,也还是皮开肉绽,血肉翻出。这皮肉也真嫩!这样想时,平时凶横残酷惯了的心竟也生出几分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