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屋 > 其他小说 > 上穷碧落 > 第六十三章 天都惊变(上)
    六月十八,天都城里一片躁热,充满了欲雨未雨的压抑,人人的汗都直淌着,只能拚命地喝水。百姓抬头望着这片有些淡灰的天色,云层厚厚地积着,日头虽被遮住,却显得更为懊闷,只想着一直往身上浇井水。

    “热死了这天!热死了!怎么就那么热!”书房里,已搬来两大盆冰,可就算有两个丫鬟替他打着扇子,闻君祥仍热得直淌汗。

    “就你热成这样!”萧霓明显清瘦的脸有些冷,语出亦是不耐。

    闻君祥知她近日为着闻诚的事心中难过,只叹了口气,便不再出声。

    “匈奴那边的事怎么样了?你倒是回个话啊!”萧霓想起闻诚,心中就梗得慌,继而将这种憋得人欲狂的心痛转成一种怨愤,以及对妫语切齿的仇恨,这一程,就算得不到皇位,她也要妫语死无葬身之所。

    “这得慢慢来,你不能太心急。”闻君祥也正有些发愁,据报原州、羽州一带,因为胡前、常玄成,以及新近带兵去的孙须相阻,攻势已大为减弱。他原想着,只要匈奴的兵马一攻入瀛州,女皇便只得躲去麟州,到时只要麟王能够出兵……或者也不用他麟王,只要将华水以北划给匈奴,那麟王与女皇俱是死路一条。到时他们便能名正言顺地坐了皇位。可是现在,据报匈奴的兵马一直与守城的军队胶着,而那左贤王连下三城,却被明令撤军。这一来,时间便开始拖了。

    照理,时间一拖,那一头的粮草就会成问题,但是这事不能明着来,朝中毕竟还有项平、柳歇、何秉在,德王倒是另有心思,可他想着让自己当把杀人的刀,这如何能使?还有,那个平日软软弱弱的甪里烟桥,今番倒脊梁骨硬得很,就是不肯松一口,把江南的赋税盯得死紧。

    “慢慢来!慢慢来!都拖了十一年了!从来都是顾头顾尾的,什么时候能成得了个事!”萧霓将手中的团扇猛地往案上一拍,“怕这个怕那个!不如索性放胆子干上一回!我倒要看看,如果真成了事,那些个人身家性命都兜着,还敢开口!”

    闻君祥朝她看了眼,“这是天大的事!能放开胆子干么?他们不敢开口?只要其中一人敢放个屁,咱们就死定了!”

    “哼!”萧霓扫了眼闻君祥唉声叹气的模样,心中有些憋火,朝着身侧的丫鬟吩咐道,“去!把曾侍郎给我请来!”

    “是。”

    半刻后,曾霜匆匆赶来,一入房门,正欲行礼,却一把叫闻君祥拉着坐在一边。侍女瞧他满头大汗的,早由冰水中绞了块帕子递上,再倒了盏冰镇酸梅汤奉上。

    “你们出去吧!”闻君祥挥挥手,将闲人俱赶出屋外。

    曾霜悄悄瞧了眼萧霓冰冷的神色,试着问道:“闻公召小人前来,所为何事?”

    “哦,是……”

    闻君祥欲待说话,却叫萧霓一把截了过去。“叫你来,是觉着时候差不多了,马上行动!”

    曾霜一怔,不禁朝闻君祥看了几眼,只见他满脸尴尬与为难,心中略略猜到几分,“夫人,小人才收到军报,说是匈奴大军压境,皇上虽到了瀛州,但仍是连失三城,瀛州百姓心中均十分失望。只要再过几日,待得皇上民心尽失,闻公的行动将会是顺应天下民心之举了。”

    “既然民心已然失望,那现在动手也差不了多少!”萧霓朝他俩个突然一瞪,“我要实实在在的东西,一等再等,都拖着几年了,有过什么真格儿的么?你们倒是拿出来给我瞧瞧啊!还是,你根本不行!”最后一句,萧霓说得很重。要知道,他们现在做的可是谋逆的大事,知晓其中机密,本就是件险中又险的事。萧霓现下说他不行,自是让他退出。而这退出,便是灭口的下场。

    曾霜忽然间打了个哆嗦,忙借着端茶碗给遮掩过去。他拭了拭额际的汗,心思飞转,沉吟了许久,才猛然间下了个决断。“夫人现在就要动手,也不是不可。”萧霓现在最为注重的大概就是要为闻诚报仇,那现在这个矛头,只是指向女皇,只是要女皇死。如果是这样的话,倒还真有个法子。

    “怎么说?”

    “哪!现下女皇亲征匈奴,但军马已到瀛州,却仍连损三城,这就意味着女皇并未得天庇佑,也就是说,女皇并非天命所归。”曾霜喝了口酸梅汤,继续道,“如此一来,当初步下的那招棋就可以大加利用了。”

    闻君祥想了半晌,仍不明白,“哪招棋?”

    “就是年前就放出的一则谣言:女皇乃是掉包之婴,新近才查证属实。百姓联想起女皇登基以后的一些事,自然就会相信起来。比如器山曾经崩塌一事,比如今年华水、夏江俱起涝情的事,再比如此次连失三城之事,种种事件,只要稍加修饰,便可与天意联系起来。”曾霜张开折扇摇了摇,“还有,臣听闻,夫人与‘巫策天’的少卿白霓裳有些交情,那么假用天意,就更顺手了。”

    闻君祥张了嘴,半天合不上去。萧霓也怔怔地呆坐在那儿,有些回不过神来。要马上动手本是意气的话,也没想着真能成!这种突来的,就摆在眼前的成功,让他二人俱有些不敢置信起来。

    曾霜见他二人如此神情,心中暗暗吁出一口气,但面上却是严肃了三分,“但是,夫人,此事还需有个过渡。”

    “什么过渡?”

    “那便是拥立德王之女晨为女皇。”

    “拥立她?”萧霓如兜头泼下一盆冷水,心中顿起不快。

    “夫人请稍安毋躁。”曾霜此刻镇定得很,“德王之女年仅四岁,拥立她,不过是拉拢德王,同时也让德王没有后路地只能依附咱们。而等到除了瀛州的那位,凭闻公在朝中的势力,要取而代之,易如反掌。到时不过一道禅位诏书而已,关键是能尽早地除去最厉害的敌人!”

    这最后一句便真正说服了萧霓,其他一切都可以缓行,但杀了妫语,却最是能解萧霓心头之恨。“好!便依你所言,尽早安排吧!”

    “是,夫人。”

    是夜,曾霜赶去与水扬波及萧水天议事。主意是出了,但是其间细节,却仍是棘手。曾霜面对着有些任性的闻氏夫妇,颇有些力不从心之感。

    “这么急?”萧水天也是一诧,这么仓促行事,是机也是弊。女皇方面部署一定还差着几手,闻氏若抢了先,也确属老辣。但同样的,这一方也还未部署够啊!甪里烟桥是一处,项平也是一处,何秉是不用想了,那般刚直,必是宁折不弯的。最关键的还在一点,“在天都,我方可没有兵马啊!”

    水扬波也是微微颔首,“不错。而且九门提督高鹄,似是也拉拢不成吧!”

    然而曾霜却在此深深地笑了,“兵马一事倒是不用担心了。”他张开折扇轻轻摇着,“闻公的先父毕竟是位征西将军,而且闻公也曾久在军中,必有其亲信部下。光凭这两点,便能一呼而百起了。”

    “可是,如此仓促之间,只怕易生变故。”萧水天思索着拖延时间的法子。

    “举事的确是仓促之间,然与闻公旧部联系,却是早有部署啦!”曾霜“呵呵”一笑,端起凉茶呷了口,“萧兄可能不知道,但水兄应该听说过。当年南王叛乱之时,临时被调任的平州将军李良,以及一并遭贬谪的折衡都尉沙宇,可都曾是闻公旧部,且与左丞大人交厚。”

    水扬波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不错。此二人虽遭贬谪,不过也是一时之事,有闻公在,现二人的官职应该也不低吧。”

    萧水天坐于一旁只是冷眼旁观,对于这二人,他当时身居南王府下,又岂会不知?应该说这二人正是他通给项平消息的。

    “现李良正任桐州将军,而沙宇则为乌州的都尉,统领平、乌、元三州兵马。”曾霜笑得极明朗,“这两处加起来,也不好说啊!稳住天都是足够的了。只是……”曾霜笑容一黯,想到朝中极难摆平的三处,如三根肉刺一般。

    “甪里烟桥应该不会太成问题吧!”水扬波呷了口茶,“平日一直是唯唯诺诺的性子,见真章时未必能激起什么血性。”

    “可是还有何秉。”萧水天甩出一个他们一直规避的名字。“皇上为何会留下何秉?” 台谏院寺卿的位子或是一则,而另一则恐怕正是因其耿介忠贞,能为碧落正音之故吧。有他在,碧落就不会失了是非之辨!

    两人一怔,曾霜更是脸色一白,对于何秉,他素来有一种说不清的孺慕之情。既以他为最高的楷模,但自己的所作所为又与其背道而驰。这种矛盾,让他无法布局,他不想伤害何秉。可是何秉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妥协的。

    “何秉是最高一道槛,先搁一搁吧。”水扬波将自己端了许久的茶盏放下,“项平与柳歇甚至也可以先避过,但是德王呢?除非先拥立他的女儿,否则他会甘心为闻家所驱使?”

    曾霜一笑,“如果正是要拥立他的女儿呢?”

    “夫人肯?”

    “在下已说服夫人与闻公,先借德王之力,待她手中无恃,便可取而代之了。”

    “关于项平,在下倒是曾听说过一则传闻。”水扬波神色怡然,半带着回忆般地道,“那项平本名刘夷川,曾经还背过一桩人命案子,后来不知怎地,居然私换了户籍,步入仕途。”

    萧水天眉色一挑,朝水扬波刮了一眼。

    “当真?”曾霜心中一喜,“可是,证据呢?”

    “当年他认了西陵巷的一个老太为娘,也跟着老太的夫家姓,改姓了项。两年前,项老太死了,他不是还去丁忧么?但是,据我所知,那项老太还有一个亲生儿子。”

    “在哪儿?”

    “呵呵,曾兄如此聪慧,还找不着这样一个人?”有没有这个人其实也并不重要了吧。

    萧水天原本拎着的一颗心稍稍一放,他以为水扬波知道了项平本家的亲人,那一旦抓来用以威胁,项平就难说了。可是现在,私换户籍,并不是很了不起的大事,而当年一桩人命案,如今人事俱非,也翻不起来。那样,项平顶多就是贬官撤职而已,至少其身保。

    “私换户籍事小,并不能定他很大的罪。”

    “只要能够让他离开尚书令这一职,就可以少许多制肘了不是?”

    “嗯。只要能扳倒项平,余下的也就没那个能耐来多嘴什么了。”萧水天说着顺话,心中却着实有些担心起来。皇上到底在天都安排下什么没有?似乎走前除了召见何秉,并没有其他什么部署啊。

    就在这一天,瀛州永治,章戈、岳穹与简居道带回了跟羌蒙与突利达成的盟约。二国均感于匈奴的凶横霸道,以及屡次滋扰其边境,掠夺牛羊妇女之举,盟约谈得极为顺利。这一程,甚至还各派了两名使臣前来协助碧落反击匈奴,并相与约合,一起牵制匈奴王师。

    与此同时,由沈磕仪负责督训的一营将士,也已将新型战车研习娴熟。在女皇亲临检阅之后,正式奔赴正吃紧的胡前驻军抵御敌军。

    “好奸的一招啊!”沈磕仪夺过小秋的扇子自行狂扇着,阅兵台上,在炎炎烈日烘烤下,她差点就热晕过去。一回到妫语的行馆,她立刻就灌下五盏冰镇芙蓉汤,才舒出一口气。“你让那个‘小孔明’大张旗鼓地跑去与撑梨孤涂会谈,明摆着就是让他彻底遭剌刺的猜忌嘛!”到底是玩惯政治的人,简直就是打了人家还让人家道谢嘛!

    妫语见着小秋递上的药,一气喝完了,才答她,“我们输不起。”

    沈磕仪一怔,默然半晌,才又嘻嘻一笑,“这一下,那撑梨孤涂一定把你恨得牙痒痒的。”

    “也不一定啊。”妫语浅浅一笑,和沈磕仪在一处说话,似是总能受到她那种乐天轻松的影响,连带地自己的心情也轻松不少。“他如果真有远见,就应该感谢我。现在是他的一个时机,错过了这次,他不知还要等多久,或许一两年,或许三四年,也或许十来年。”

    沈磕仪朝她看了半晌,忽然问了句,“他难道不会只因为章畔就答应你么?”

    妫语轻轻闭了眼,“你说呢?”

    沈磕仪沉默,她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如果你的消息正确,那他应该是两者都不会放弃的人吧!”妫语说的话里明显带了些安抚的意味,听来并不真切。

    沈磕仪一笑,“接下来呢?与撑梨孤涂的盟约成了,是不是将会有一场大会战了?”

    妫语没有作声,只是沉默地回身看向整个北防的军图,眼前似乎已经铺陈开了那场血战,生死攸关的血战!

    六月二十,夜极懊闷,项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心头似是有什么东西搁着,让人无法静下来。纱窗外是一直叫个不停的蛐蛐与其他一些不知名的虫子,听入烦心的耳朵,格外闹人!

    项平忽地坐了起来,身边的妻子兀自睡得正熟,这让他心头又起了些不耐,起身就往屋外走。园子里,方才睡着时吵得慌,现下走出来,却又觉得寂得慌!项平在凉凉的石凳上坐下,月半轮,不过才斜上屋檐,天际的星光倒是淡了许多。

    脑中空白无物地坐了半晌,心渐渐静了下来,不知何处,远远地飘来一屡淡淡的荷花香。一时间记忆如同封了泥的老酒,忽然间被取出打开,那些久远的,那些切近的,便如开了坛的酒气,芬芳溢鼻。

    那一年,他不过是初仕的士子,来到天都,是想一搏功名,光宗耀祖。可是,有时候,人如果倒霉,便是走平地也会给磕着。他吃了冤枉的官司,是别人陷害,也是致命的陷害。他无力可施,只有等死。然而却在这个时候,伸来了一双稚嫩的手,那个时候,女皇是他唯一的选择。他开始了他并不光宗耀祖,却平步青云的宦途。很难说他不情愿,但确也是没有选择。

    项平抹了把脸,上头是一层薄汗,晶晶地亮在手心里。

    不管如何,这毕竟是知遇!但他自认不是一个直肠子的人,他求的是稳,如不倒翁般的稳。因此,他时常犹豫而摇摆,这一点自然也就遭到了女皇的反感。这两年来,女皇对他的态度,他不是不清楚。然而到了最终事关大局之时,女皇却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了他,委以重任。

    项平闭上眼摇了摇头,依他的才智,自然也知道这信任背后的利用,但是,他也知道,这委的重任背后,却是真真地将生死都将予了自己。这任,这信,重得他几乎有些喘不过气来。他抬起自己的双手,反复看着,这双手,到底能扭转什么局面呢?

    ……项平,君臣之间并非只一个惧字。君有信,臣有义。你的能耐朕很清楚,朕并非是要你动辄言咎。你可明白?……

    不知怎地,对于女皇那日在桃塘说得话印象如此深刻。君有信,臣有义呵!皇上是真的抱着这种心态来看待他的么?

    夏夜的蚊虫总是特别多,“嗡嗡”地在耳边飞着,让项平心头极烦,他伸手胡乱挥着,终于忍不住,折了页芭蕉拿在手上扇着。

    记忆中,皇上似乎并不喜欢臣子一个劲地认错,她似乎喜欢听不同的声音,而不是经由揣摩过后的应和。只是自己,不知什么时候起,就慢慢习惯于揣摩了,渐渐地,也失了女皇的重用。

    他从不否认自己爱慕虚名,贪财好权,在他看来,一个只知晓清廉的官员,却未必比得上一个虽贪,却能办上实事的官员。当然,如果二者兼备,当然是朝臣的楷模了,像何秉就是一个。唉!他叹了口气,自己的毛病,他并非不知晓,可是,有时,一个忍不住手,就犯了。

    这些,他相信皇上都知道,可她也的确一直睁着眼闭着眼,他倒希望女皇能找机会骂骂他,或者臭骂一顿,他也就醒了。

    现在回想起来,最让他舒心快意,身心都充斥了凌云壮志的时候反而是在撤平藩乱那会儿。他出谋划策,一心为公,倒少了这许多顾忌。想来,在众大臣之中,他算是最早的一个,也是知道女皇最多内情的一个,女皇即便在亲政以后,似乎都未曾想要杀他以为灭口,这一点,让项平不得不感佩在心。君有信,臣有义呵……

    他招头看着天边的月儿升起,直到西下,直到一滴儿露珠忽然滴入脖颈,他才猛地回过神来。嗟!想那么多有什么意思,倒不如正正经经办几件实事哩!

    项平像是忽然间理清了烦乱,下了什么决断似的,神色间轻松了不少,摆摆衣袖,便转身回屋。闻氏要想成事,还早得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