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屋 > 玄幻小说 > 黑榜2 > 第10章
    其道教历史文化悠远,源远流长,被誉为:“自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如此仙灵之地,却是水怪点点首选恢复之地,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加快它能力的恢复。

    石怀君马不停蹄提气连奔大半日,终于走出神农架来到了这个师公口中称奇的武当山。如今的武当已是旅游胜地,来往游客可谓是络绎不绝,石怀君突然间觉得有点弄不清方向的感觉,毕竟他从来都没有来过这个地方,而且穿着也和普通人有点不同,一直以来在神农架穿的都是熊皮所制成的衣服,确实差异太大。石怀君也明白其中原由,决定暂时休息,一切等入夜后再做打算,最重要的一点,他已经感觉到点点微弱气息的存在,看来点点必定在此处,只不过找散发出来的气息,看来它还没有恢复,石怀君赶紧收敛心神,不在想点点之事,就是怕点点也感应到他的存在,到时候又被吓跑了,再找他就是难上加难了。

    躲过成群结队的旅游者,石怀君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藏身的大树,立即一跃而上,大半天的奔波确实也让他感觉到了疲累,可是事情紧急,他也无心休息。就在他等着时间一点一点流逝之际,一阵渴睡的感觉袭击着他,顷刻之间他就失去了知觉。

    等他再次醒来之时,已是大半夜的时候了。心中一喜,笑道:正好。

    下树之后稍做打探,四周一切显得那么安静,除了荧荧灯光之外,却不见一个人影。石怀君对这里并不熟悉,而又不能惊动点点,只小心仔细逐个搜索。

    武当山以有雄为主,兼有险、奇、秀、幽等多种特征,四季景致各显特色:春季处处繁花似锦、香风沦肌舒髓;夏季风云变幻莫测、景致千姿百态;秋季金桂飘香,红林褥地;冬季满山冰柱雪树,犹如银铸。

    此时正值秋季,武当山海拔上千米,冷风袭来,微有刺骨之感,但这对从小在神农架长大的石怀君来说,确实不值一提。不过武当山确实不小,石怀君找了好几个点点可能去的地方始终都没有达到他预计的目的,左右婉转之下,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身处何地了。

    随玉虚宫一路走上,石怀君见到一个气势宏伟的房子,借着点点灯光,看其匾上大字,匾下另外还有三块黑木横匾,其自己端正不阿,石怀君心中嘀咕道:紫宵殿?什么地方?不管了,先进去看看再说,说不定点点这臭蛤蟆就在这里。

    这紫宵殿初建于宋宣元年,宋徽宗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依次他做梦,梦见“火神”,有一方士为他圆梦,说要派水神到南方镇压才能无忧。于是变在这里建造道观,赐名“紫宵元圣宫”。宋朝末年,金兵南下,紫宵元圣宫横遭涂炭,元世祖忽必烈想利用宗教稳定民心,再次大兴土木建筑紫宵宫,似的紫宵宫成为“国家祈福之地”,从刻有“紫霄福地”额匾的福地殿。

    进入龙虎殿、青龙、白虎泥塑神像侍立两旁,形成威严。沿数百级台阶循碑亭穿过十方堂,有一座宽敞的方石铺面的大院落,院上三层饰栏崇台,捧拱主殿紫霄殿。紫霄殿进深五间,重檐九脊,翠瓦丹墙。

    两旁房间大门紧紧闭,毫无人的气息。石怀君一乐,围着大鼎走了两圈,随便用手拍了拍,故做专家般的点点头道:“不错,还真不错。”

    一时之间,石怀君好奇心顿起,将寻找点点的事也抛到了脑后,大门紧闭之下,他飞身山梁,从屋顶而入。四下无人,到处漆黑一片,石怀君已经习惯了在黑暗中视物,此刻也完不受视觉影响。

    殿中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内供奉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塑像和文武座像,两旁侍立金童玉女,君将等,铜铸重彩,神态各异,是我国明代艺术珍品。殿左放着一根数丈长的杉木,传说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杉”;又因在一端轻轻扣击,另一端可听到清脆的响声,而称为“响灵杉”,相传亦是明代遗物。

    大殿四周神龛内,陈列着数以百计的元、明、清代铸造的各种神像和供器,堪称我国铜铸艺术的宝库。紫霄殿后为父母殿,崇台高举,秀雅俏丽,殿内正中的神龛上供奉真武神的父母。左神龛内供奉的是观音,右神龛内供奉的是三霄娘娘等,称为百子堂,是昔日信女求儿女的地方。

    “哇,这些都是什么东西啊?”石怀君情不自禁的拿起神龛上的一些器皿掂量着,有时甚至相互撞击两下,不一会儿便觉得索然无味。此刻突然间又想起了点点,当下整个人趴在了地上四处敲打着地面的石板小声道:“点点,点点……出来啊。”

    难道不在这里?石怀君一面继续匍匐前进着,一面不死心的敲着地板,一路山来,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也只有这个看起来还比较威武的紫宵殿还没有找过了,加上点点本是有意躲避,藏身之处一定比较隐蔽,而且还要颇具灵性才行,这宫殿恰好就是理想的地方。

    又找了两圈,他几乎把宫殿所有角落都翻遍了,依然没有发现点点的踪迹,陡然间想到父亲石开严肃的面孔,心中一汗,不敢怠慢,立即又仔细的检查着。

    “点点哥,你就出来吧!别耍我了,你在哪里啊……”石怀君自言自语的说着,双手依旧握拳在地板上轻轻摸索,或者敲打,他怕点点把地板钻空,然后藏于其中。

    “咚咚……”一阵不同于一般的声音从地面传了出来,石怀君心中一紧,立即欢喜道:“点点,这下被我发现了吧,我就知道你会藏在这里。”

    石怀君搜索了几遍后终于有了发现,自以为将石板启开,轻轻将其搬于一处,小心的观察着石板下的一切。

    没有!石怀君脸色变的比较难看,发现石板之下并没有点点,当下不死心的伸手摸去,只觉得地面泥土松软发黑,当下觉得有点奇怪,不禁用里刨了两下,发现其下有一硬物体顶住,其边缘泥土仍然很松软,心中立觉奇怪,双手用力猛挖,不一会儿一个被油布包裹好的长方形的小盒子出现在他的视里。

    “这什么东西啊?”石怀君不禁抓了抓脑袋,将盒子拿出托于手掌之中,褪去油布仔细观察着,此盒长约20厘米,宽却只有5厘米,从表面看上去,似乎已经年代久远了,也不知是何人将此盒埋于神龛下的石板之中,更加不知道这个古怪的盒子在这里度过了多少个春秋。

    盒子封口处是用最古老的火漆封上的,石怀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毫不费力的将这盒子打开,发现一卷古书藏于其中,古书中间一细绳将其扎紧,卷正一筒放于其中。

    第八章关键时刻

    石怀君显得有一些紧张,如同发现宝贝一般,手忙脚乱的将其捆绑的细绳松下,一本页面泛黄的古卷遗书顿时呈现在他面前,他仔细大量着封面上的字,也许是年代久远,字迹显得有的模糊,而且最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字体是小篆。平日里,石怀君最喜欢和师公在一起了,师公本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人,而且对中国文化有很高的认识,石怀君从小开始就更着师公学过一些大、小篆之的古代字体,如今看其书卷上的字体为小篆,心中大讶,连忙将整本书顺手一翻,发现其中字迹小如蚊蝇,密密麻麻挤了好几十页。

    “这是什么鬼东西啊?”石怀君不耐烦的说着,看到这些密密麻麻的字就要晕了,当下将书一合,本想就此丢到一边,突然他借着门外射进的微弱灯光看清楚了其书面的几个早以褪色的字,口中喃喃的念着:“五龙拳谱?”

    “什么玩意啊?这是什么玩意啊?五龙拳谱?连师公都没有说过有这东西。”石怀君并不善拳,他和他父亲石开一样,十几年练习的都是手刃,当下他也只是随意的翻了几页,发现其中句子艰深难动,当下把书一合,仔细一想,这书藏的这么隐蔽,也许几百上千年来都没有人找到过,想必这东西不错。随即将其收入怀中,心想等以后有机会便给师公看看,也许有什么意外的发现。

    其实他有所不知,武当道教母体中产生的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很多就是连他师公都是没有见过的,而早期的很多武书流传下来也就成了残卷,大多都是不的,但是历代武术家不断创新、实践、充实、积累,形成了中华武术一大流派,素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之称,而武当的拳和少林拳是走的是完不同的两条路径,但是起威力之大确实都是现代人无法理解的。被称为“内家功夫”的武当拳以其松沉自然,外柔内刚,行功走架如浮云流水连绵不绝的风格见称,这恰恰和石开的师父所走的路径相同。

    而石怀君偶然得到的这本“五龙拳谱”恰恰就是武当最早的拳法之一,而且已经失传很久,没想到是被人藏在了紫宵殿神龛石板之下,其拳法的精妙,并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出,修炼此拳需以坚实的内功为辅助才能大成,其艰难程度可见一般,而现代能有内功之人寥寥无几,就算是当年黑榜第一杀手的烈,他的内家功夫并不强,强就强在他恐怖的爆发力上,简直可以中华内功相提并论,而石开走的路线正好是内家功夫一派,就连石怀君也是从小得到了锻炼,而这本拳谱在一后也为他带了莫大的帮助,此为后话,暂时表过不提。

    不知不觉中东方开始泛起鱼白,露珠悬在青嫩的树叶上,整座大山都沉浸在晨雾之中,朦朦胧胧,如梦如幻。忽然,一丝光亮射穿了这层轻纱,太阳缓缓探出了头。

    糟糕了。石怀君心中暗叫不好,一旦天亮,游客必定增多,那时找起点点来就更加不方便了,想到这里的他不由加快了动作,漫无目的的满山寻找,心中显得很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