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屋 > 穿越小说 > 曾国藩传 > 曾国藩第三部--黑雨
    十 联合七省总督支持长江水师改制

    --------------------------------------------------------------------------------

    回到江宁后,曾国藩和彭玉麟、黄翼升、李朝斌等人进一步商量长江水师的永久保留问

    题。曾国藩的最大顾虑是:将团练改为经制之师,这是没有先例的事,不知朝廷能否同意。

    芥航法师的所谓“以老衲冷眼观之”的话,毕竟只是他的看法,是不是朝廷的意思,实

    在显得很玄虚。黄翼升、李朝斌说,不管怎样,先上个折子再说。彭玉麟思考良久,说出一

    套完整的设想来:“团练改为经制之师,没有前例可援,若是陆军,此事万万不可提,但现

    在是水师,却可望获得准许。一则朝廷鉴于从宣宗爷开始,海疆屡受夷人侵凌,需要建一支

    海防水师。二则长江水师组建十余年,有一个现成的规模,有良好的西洋装备,最有改为海

    防水师的条件。三则这些年长江水师的名声毕竟比陆军要好些,朝廷对它的猜忌少。”

    由长江水师分统出身后任淮扬水师、太湖水师统领的黄翼升、李朝斌完全赞同彭玉麟的

    分析。黄翼升说:“这么好的一支水师队伍,想必朝廷也舍不得把它长期当团练看待。”

    李朝斌说:“把长江水师改为海防水师,真的让朝廷捡了大便宜。”

    曾国藩想:雪琴前两条有道理,至于第三条,那是出于他的偏爱,长江水师的名声比吉

    字营、霆字营也好不了多少。

    便笑着说:“依雪琴看来,长江水师改为经制之师是有十成把握咯!”

    彭玉麟说:“十成把握说不上,五成可以打包票。”

    黄翼升说:“不只五成,少说也有八成。”

    曾国藩摇摇头说:“八成?我看未必有,还是雪琴估计得稳当,大概五成左右。”

    彭玉麟说:“不再走别的途径,便只有五成把握;若再走一条路,就有可能达到八成。”

    “再走哪条路?”李朝斌急着问。

    “有一个人,向来支持涤丈和湘军,找他,一定行。”彭玉麟慢悠悠地说。

    “哪一个?”李朝斌脱口问道。

    黄翼升说:“你是说找武英殿大学士贾桢?”

    曾国藩心里明白,但不做声。

    “找恭王。”彭玉麟自己回答了。“恭王东山再起,虽失去了议政王的头衔,但仍是军

    机处领班大臣。这说明太后对他既有隔阂,但又不能缺少。湘军能建大功,一向仰仗恭王的

    鼎力支持;且恭王在与洋人的交涉中,倍感国势柔弱的耻辱,多次提出要建海军,办工厂,

    徐图自强。他一定会全力支持将长江水师改为国家的海防之师。”

    “雪琴,你刚才说恭王和太后仍有隔阂,何况又失去了议政王的头衔。这样一件大事,

    太后会让他一人作主吗?”曾国藩问。

    “是的,我为此想了很久。”彭玉麟说,“恭王经前次挫折,处事的顾虑会多一些,很

    可能不会一人独自决定。我有一个替恭王着想的主意:请恭王对太后说,长江水师改经制之

    师,是一件很大的事,可援朝廷处理大事的旧章,由军机处发文征求各省总督意见,然后再

    作决定。”

    “假若各省总督意见不一怎么办,岂不反而误了大事?”黄翼升说。

    彭玉麟笑着说:“昌歧顾虑得有道理,但没有具体分析。

    两江之外的其他七省总督,我都一一作了揣测。直隶总督刘长佑出于我们湘军,有利于

    湘军的事,他决不会反对。陕甘的杨岳斌就更不用说了,两广的毛鸿宾是涤丈的同年,云贵

    的劳崇光,我们湖南的乡贤、涤丈的老友,四川的骆秉章,多年来为长江水师筹过上百万两

    饷银,他们三个都不会反对,稍有点麻烦的是湖广的官文和闽浙的左宗棠。”

    这的确是两个关键人物。大家都注意听彭玉麟的分析:“官文这个人很复杂。他既仇视

    湘军,又沾了湘军的光。不是湘军的胜利,哪有他的一等伯爵?他是个聪明人。据涤丈说,

    他上次来江宁,背地里行陷害,表面上对涤丈恭敬,还要说湘军的好话。此人的特点是贪名

    贪利,无定识,无风骨,你给他点好处,他就会站在你这边。我想给太后、皇上的折子里,

    干脆建议改制后的长江水师统领让他官文做,我们都做他的副手,他一定会乐意。”

    曾国藩想起他创办湘勇以来,便一贯采取推出一个满人来领头的做法,对彭玉麟此计甚

    为赞许:“雪琴,你的这个办法很高明。”

    彭玉麟快活地笑道:“这是向你老学来的。”

    李朝斌说:“官文那家伙对水师狗屁不通,弟兄们哪里会服他!”

    黄翼升说:“你不要急,他只是挂个空衔的。”

    李朝斌说:“万一他要乱干涉呢?”

    彭玉麟说:“他这个人聪明就聪明在这里。知道自己不懂水师,只要有这个空名他就高

    兴了,不会具体插手的。他岂止不懂水师,陆军他也不懂,钱粮刑谷他样样不懂,但他偏偏

    就当了十多年的湖广总督,还升了大学士。你说他是草包?

    他的聪明之处,恰恰表现在他什么都不管,只管吃喝玩乐、图享受、讨姨太太。凡他挂

    名的职分内,有了功劳,他是头一份;出了差错,都是具体办事人的。这正是官文做官的诀

    窍。”

    一番话说得这样的一针见血,大家都开心地笑起来。

    “至于左季高,以他的脾性,很可能会反对此举。不过,左季高毕竟不是官文之流。他

    识大局,有远见,懂得建海防水师的重要性。我想,只要跟他说清楚,他也不会盲目反对

    的。万一他硬要说我们是私心,也不怕,大家都同意,他一人的力量究竟有限。”

    “雪琴的想法很好,不过,这个折子我不能上。我提出裁撤湘军,还说一个人都可不

    留,现在又说要把长江水师改为经制之师,难以自圆其说,还是请雪琴给太后、皇上上个折

    子。”曾国藩望着彭玉麟说,“你看如何?”

    “好,我直接向太后奏请。”彭玉麟答得很痛快。

    “恭王府那里最好派一个人去为好,有些话不便明写。”隔一会,曾国藩又想起一件

    事。他脑子里浮现当年派康福进京的往事,叹息康福已死,身边缺少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才。

    “大人,可以派薛福成去。”黄翼升说,“这个人聪明灵活,兄长又是专给王公大臣看

    病的名医,派他去最合适。”

    是的,薛福成是个合适的人选,他虽然缺少康福的武功,但在京师,靠着兄长的特殊身

    分,他又比当年康福有利得多。

    “左季高那里是写信,还是派人去?”曾国藩自言自语道,那神态看似颇有点为难。

    “左季高目前正在杭州,我自己去走一趟。”彭玉麟自告奋勇,“好几年没见面了,我

    还蛮想他哩!”

    “太好了!其他几位总督那里,就由我写信。长江水师的事有雪琴料理,真比我强多

    了。”曾国藩放下心来,他佩服彭玉麟的经纬之才,又感激他的仗义之情。

    彭玉麟亲自为长江水师的改制写了一份折子。先简述长江水师自组建到壮大的过程,历

    数它十多年来的重大战功;然后转笔写自道光中叶以来海疆不宁,屡遭侵袭的惨痛历史,从

    中得出建立强大海防之师的重要性;继则写长江水师组织严密,将才众多,装备精良,战斗

    力强,已初具海军规模;最后讲自己本拟终老退省庵,现在决心为建设大清王朝自己的海军

    不辞辛苦,再度出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通篇奏折立论光明磊落,无懈可击,洋溢着为

    国远虑、为君分忧的耿耿志士忠心,全无半点要保存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的私心杂念。曾国

    藩看后击节赞叹。他觉得这篇奏折是如此地卓尔不群,简直为自己所有的奏章所不可及。有

    这样一份折子奏上去,谁还能有理由阻止长江水师的改制呢?他对着奏章沉吟良久,始终不

    能从两种推测中把握一种:究竟是彭玉麟聪明绝顶,善于以最冠冕堂皇的理由掩盖自己的私

    人目的呢,还是他的确胸中充塞着忧国忧民的浩然正气,至情所激而发为至文呢?不过,有

    一点是曾国藩最后所确认的,那就是无论是出于前者还是出于后者,他都自叹不如!

    曾国藩由彭玉麟这篇奏疏得到启发:如果将道光中叶以来,洋人与我们海上接仗的历史

    如实地排列出来,把它作为这个奏疏的附件的话,它将会以惨重的教训,使此奏者更为

    清醒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而不得不从心里赞同长江水师的改制。

    两江总督幕府有的是这方面的人才,以汪士铎为首的编纂处立即组成。他们苦干了七日

    七夜,终于编成一篇四万字的《华夷海战三十年大事记》,并誊抄两份。一份存底,一份连

    同彭玉麟的奏疏,由薛福成亲自送到北京恭王府。

    果然如曾、彭所料,这篇奏疏连同附件引起了恭王奕?、军机大臣文祥等人的高度重

    视,连两宫太后也为之动容。恭王建议,为慎重起见,命军机处将彭奏和《大事记》一并发

    给直隶、陕甘、四川、闽浙、湖广、两广、云贵各省总督,要他们就此事各抒己见。这时,

    彭玉麟也亲赴杭州游说左宗棠。

    出乎彭玉麟的意料,左宗棠听完他的陈述后立即表态:完全赞成长江水师改编为朝廷的

    经制之师。至于建海军一事,左宗棠劝彭玉麟不必着急。第一步要借此良机将长江水师整顿

    好,把不称职者尽行汰去,宁缺勿滥。第二步再做好长江两岸的巡守,保卫内河商船、民船

    的航行,并认真训练人才。第三步则以狼山镇为基地,筹备外海水师,保卫海疆,抵御外

    寇。现在先行第一步。并说他将以此复奏军机处。彭玉麟为左宗棠光风霁月般的胸襟所感

    动,临别时紧握老朋友的手说:“今后长江水师的整顿、建制等方面,还请你多多指导。”

    左宗棠当仁不让地点头应允。

    官文也给曾国藩、彭玉麟来了信,说我大清王朝早就应该建海军了,长江水师已是海军

    雏形,理应改为经制之师,永远存在下去。又说自己于水师不懂,假若今后真的兼了海军统

    领,那是无比荣幸的事,还请曾、彭多多辅佐,共创伟业。

    曾国藩、彭玉麟阅后,会心一笑。

    杨岳斌接到军机处的咨文后十分激动,连夜命幕僚起草,以最坚定的态度支持此事。并

    说它将是我中国千古未有之大事,必会使宣宗爷、先帝含笑于九泉。又说自己宁可不当陕甘

    总督,愿去改制后的水师充当一个偏裨将校。

    刘长佑、骆秉章、毛鸿宾都明确表示赞成此事。只有年迈的劳崇光态度比较含糊,既表

    示同意,又说要慎重,读完全篇,也不知他究竟是赞成还是不赞成。不过,劳崇光在七位总

    督中的地位,只与毛鸿宾相上下,都是属于没有战功一类的,远不如左、杨、官、刘、骆,

    何况他也没有明白反对。

    长江水师改为经制之师,就这样顺顺当当地通过了。皇太后接受了左宗棠的建议,筹建

    海军一事暂缓,先把水师整顿好,以巡守长江为主要职务。更令他们兴奋的是,朝廷任命彭

    玉麟为统领,并没有官文的名字,那个好名的大学士空喜了一场。

    彭玉麟日夜与黄翼升、李朝斌等人计议,拟出了一个章程:统领之下设提督两员,由

    黄、李分任;建岳州、汉阳、湖口、瓜州、狼山五镇,设总兵五人;立营二十四个,战船七

    百七十四号,营官二十四员,哨官七百七十四员,兵士一万二千人。鉴于水师中受赏大衔的

    很多,而实际营哨官只有八百来名,僧多粥少,不够分配,彭玉麟又想出一个点子:以大衔

    借补小缺。按衔高低排,同衔的按资历排。这样排下去,许多衔位高达参将、游击的,也只

    能当千总、把总。虽略觉委屈,他们也乐意。衔是空的,职务才是实的,千总、把总虽低,

    总比那些有衔无职的要强多了。长江水师原有二万人,彭玉麟对这支人马作了整顿。没有战

    功的,疲沓的,走私的,吸食鸦片的,有结党嫌疑的,统统予以裁撤。长江水师开始有了新

    气象。曾国藩对彭玉麟的整顿完全放心,他自己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吏治上。

    他素来服膺王阳明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观点,认为正人心、厚风俗、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