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屋 > 穿越小说 > 曾国藩传 > 曾国藩第二部--野焚
    四 陈德风在李秀成面前长跪请安,使曾国藩打消了招降的念头

    --------------------------------------------------------------------------------

    安庆内军械所制造的“黄鹄”号小火轮,顺水在长江上飞快地行驶,一眨眼功夫就到了

    张枫岭。曾国藩坐在舱里,对徐寿说:“到底火轮走得快,若是坐木船,这会子鲫鱼湾都到

    不了。”

    徐寿兴奋地说:“若一路顺利的话,掌灯时分就可以到下关。”

    “黄鹄号比洋人的轮船慢多少?”

    “大概只有洋人船速度的一半。”徐寿回答。“制船造炮方面,洋人的确比我们行。”

    曾国藩默默地看着倒流的江水,没有做声,徐寿也就不再说下去了。船过芜湖,正是正

    午时分,船舱里热得像蒸笼,二人衣裤都湿透了,不得已换了衣裤后改乘民船。曾国藩说:

    “黄鹄号好是好,就是太热不通气,不可久坐,还要改一改。”

    徐寿说:“中堂说的是。我们正在造一只大轮船,图纸画好后再请中堂审示。”

    “好。”曾国藩说,“到时我先看通风不通风。若不通风,我就再也不坐你的船了。”

    说完,二人都笑了起来。民船坐起来虽然惬意,但太慢了,当晚停宿采石矶。第二天天

    未亮便开船,赶在中午前到了金陵。早有人报知曾国荃。曾国藩一出船舱,便在下关码头上

    看到吉字大营几十名高级将领已伫立在烈日之下。曾国藩快步登上码头,见站在最前面的九

    弟黑得好比终年劳作的老农,瘦得犹如卧床多年的病人,不禁心头一酸,五步并作两步来到

    九弟面前:“你受苦了!”他紧紧抱住弟弟,只这四个字,便再也说不出下文了。兄弟久久

    拥抱在一起。见弟弟眼眶渐渐红了,曾国藩怕他失态,忙松开手,走到李臣典、萧孚泗、刘

    连捷等人面前,逐个道喜祝贺。

    到了临时由原侍王府改作的行辕,进入内室,曾国藩才细细地向九弟询问一切。又叫弟

    弟脱掉上衣,一一查看背上和胸前的伤疤,轻轻地抚摸着。每摸一处伤疤,他都不厌其烦地

    问弟弟,是什么时候受的伤,在哪个地方伤的,又是什么时候好的,好了以后有不有影响,

    再发过没有。一句句,一声声,直问得曾国荃泪水鼓鼓地,先是悄悄地流,最后终于忍不住

    嚎啕大哭起来。

    “哭吧,哭吧!这里没有外人,大哥知道你吃尽了苦,你对着大哥把这两三年来所受的

    委屈、痛苦、劳累,统统都哭出来。”曾国藩边说边拍打着弟弟的肩膀。时间仿佛倒退了三

    十年,荷叶塘老家,大哥在安慰受了委屈的小弟弟。

    过了好一阵,曾国藩才笑着说:“好了,哭够了吧!如此盖世功勋落在别人的头上,嘴

    都笑歪了,身子都飘起来了,哪有我们这样兄弟相对而哭的。”

    一句话,说得曾国荃止住了眼泪。外面已摆好了丰盛的接风酒,李臣典、萧孚泗、刘连

    捷,彭毓橘等人都来作陪。席上杯盏相碰,笑语喧天。曾国藩对李臣典等人说:“想想当初

    给我当亲兵是如何的寒酸,哪有这样神气的时候,还是跟着九帅好哇!”

    说得大家哄堂大笑。曾国荃说:“这次破金陵,他们都立了大功,这都是大哥当年辛勤

    栽培的结果。”

    “这也是天数。”曾国藩换上素日的凝重神色,“当年他们在我身边,也没有想到会有

    今天这样大的功劳。自古以来,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命,诸位都要从这方面去想,

    日后才好和上下左右相处。”大家都胡乱点头,并没有体会到这句话的深远用心。

    吃过饭后,曾国藩又在九弟等人陪同下,出城查看地道哨垒,又到信字营、振字营、备

    字营、刚字营、节字营驻扎之地拜访该营营哨官,向他们祝贺道乏,营哨官们都很感激。

    回到原侍王府,天已经黑了,吃罢晚饭,曾国荃说:“大哥,今日太累了,早点洗了澡

    休息吧!”

    “你们辛苦了两三年,我这算什么!今夜还有件大事要办。”

    “什么大事,非要今夜办不可?”

    “审讯李秀成!”

    “大哥,明天到大堂上去审吧,我陪大哥审。”

    “不坐公堂,就在这个小房子里审讯。”

    “那不行。”

    “为什么不行?”曾国藩觉得奇怪。

    “笼子太大,进不来。”

    “什么笼子?”曾国藩惊问。

    “李秀成装在大笼子里。”

    “哈哈哈!”曾国藩大笑起来,“李秀成又不是老虎,你用笼子装他干什么?”说得曾

    国荃颇有点不好意思。“你是想用我当年在长沙办匪盗的法子吗?真是有其兄必有其弟!”

    曾国藩快活起来,“放他出笼子吧,叫个人押来就行了。”

    一会儿,李秀成被五花大绑地押了进来。自从咸丰八年复出以来,与此人整整周旋了六

    年之久,几乎天天在文件中看到他的名字,听部属们谈论他。此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曾国藩今夜要仔细地看看。站在面前的这个长毛大头领属于中等偏矮的个子,单单瘦瘦的,

    面孔显得憔悴发白,额头宽广,眉眼细长,好似两道平行的黑线布在脸上,鼻直嘴正,轮廓

    分明,尽管手脚都已绑得紧紧的,但隐约可见上身在轻微地抖动,看那神色,又不是害怕得

    发抖的样子。一向喜欢以相度人的曾国藩很难理解,一个长得这样单薄柔弱,尤其是那张嘴

    唇,竟纤巧得像女人一般的长毛,何以有如此坚忍卓绝的毅力、拔山吞海的气魄?

    不管怎样,他毕竟是个人杰!一股爱才惜才之情悄悄地涌上心头。“给他松绑!”曾国

    藩吩咐。李秀成颇感意外。绳子解掉后,他将手脚随意动了几下,似有一种重新获得自由似

    的舒服。就在这一瞬间,他抬头把这个不知杀了多少太平军弟兄的曾剃头好好地看了一眼。

    “李秀成,本督问你几件事,你都要从实招供,不得胡说。”

    曾国藩话虽说得严厉,但语气和缓,李秀成不感到有压力。心想,他既然以礼待我,我

    也以礼待他,于是答道:“可以。”

    “我问你,咸丰四年守田家镇的燕王秦日纲,后来在船上搜到你们的许多文件,称燕王

    孙日昌,秦日纲和孙日昌是一人还是两人?”

    李秀成注意到曾国藩在称燕王时,没有像曾国荃那样有意改作“燕酋”,也没有在前面

    加上一个“伪”字,气氛不像是在审讯,倒像是在打听旧事。他爽快地回答:“孙日昌即秦

    日纲,是一人,当时封燕王。”

    “林绍璋在湘潭被我军十战十败,此人并无本领,为何封王?”曾国藩仍是询问的口气。

    “林绍璋打仗虽无大本领,但他十分能吃苦,有忠心,故天王封他为章王。”李秀成的

    回答不卑不亢。

    “曾天养与林绍璋同到湖南,死于岳州,那人是一把好手,资格又深,何以反比林绍璋

    权小?”最初与湘军打交道的几个人,曾国藩对他们的印象格外深刻。

    “曾天养与林绍璋职位相当,曾天养不识字,年岁大,为人老实,林绍璋聪明,样样晓

    得,又勤劳,故其权较重。”尽管曾天养战死时李秀成还只是一个低级军官,但起义之初那

    些火红的岁月,是他一生永远不会忘记的,当时军中高级将领是大家崇拜的偶像,常常谈

    论,故李秀成很了解。

    “石祥桢以后为何不见提起,此人还在吗?”略停一会,曾国藩又问,颇有点聊家常的

    味道。李秀成觉得与几天前的那次审讯,简直有天壤之别。

    “石祥桢后来随翼王西征去了,据说去年与翼王一道被害。”李秀成又松动一下手脚,

    曾国藩看到他的两条腿在不断地交换抖动。

    “我再问你,林凤祥、李开芳、林启容死后都封为王,罗大纲、周国虞、叶芸来也为你

    们出了大力,为何又没有封王呢?”

    这些话问到李秀成的心坎上去了。在这点上,他与洪秀全有重大分歧,也是他最不满意

    洪秀全之处,尤其是天京沦陷前的滥封瞎封,简直令他愤怒。但在敌人面前,不能指责天

    王。他想了一下说:“这些事很乱,无可说处。”

    问过这些多年来在脑子里记忆甚深的人之后,曾国藩不再问往事了。“李秀成,本督问

    你,金陵克复之前,城里有多少人,多少长毛?”

    “阖城军民不过三万来人,我太平军兄弟只有一万余人,而大部分已病饿倒下,能守城

    者,只有三四千而已。”作为天京城破前夕的最高统帅,李秀成对当时的兵力了如指掌。

    曾国藩听了却很不自在,他用眼角瞄了一下坐在身旁的九弟,只见曾国荃神色更难看,

    他的报喜信上说,城破前太平军有十多万人,全部杀毙,秦淮长河尸首如麻。曾国藩又将这

    几句话上报朝廷。如此说来,九弟欺骗了自己,自己又欺骗了朝廷!

    “李秀成,你胡说八道!满城都是长毛,为何只有一万余人?”曾国荃愤怒地对着李秀

    成吼道。

    “这些军队都由本王指挥,究竟有多少人,本王岂有不知之理!”对于横蛮不讲理的曾

    国荃,李秀成毫不相让,俨然以王爷之尊在教训部属。曾国荃讨了个没趣。

    曾国藩问的这些事,李秀成基本上都作了令他满意的回答,这使曾国藩想到李秀成是可

    以争取的。沅甫说李秀成顽梗不化,显然是因为他的凶暴态度所致。像李秀成这种人,严刑

    拷打,甚至以死威胁都不可能使之屈服,关键在于设法打动他的心。目前金陵虽已攻下,但

    长毛在江西、浙江、福建一带还有一二十万人马,伪幼主并未捉住,很可能没有自焚而是逃

    出去了,倘若这些人联合起来辅佐幼主,继续与朝廷对抗,那仍是很可怕的事。不如利用李

    秀成的地位和影响,使金陵城外的长毛放下武器,投降朝廷。对!从攻心入手。

    “李秀成,本督听说洪秀全虽封你为忠王,但骨子里并不认为你忠于他,时刻提防你,

    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拼死为他卖命呢?”

    曾国藩的这个提问使李秀成惊奇:曾妖头为何了解得这样清楚?久闻此人远胜清妖其他

    文武官员,果然名不虚传。李秀成想了想说:“我主有大过于人之处,非我辈所能及。他封

    我为王,有大恩大德于我,虽对我有所怀疑,但我还是应该忠于他。我这是愚忠。”

    曾国藩听了满意。暗思此人竟然懂得愚忠二字,还算得上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忠于洪

    秀全,洪秀全死后,他又忠于其子,假若洪的儿子也死了,他岂不没有忠于的对象了。

    “李秀成,你陷于贼中十多年,身为贼首,罪恶极大,但刚才如你所说,你是出于对洪

    秀全的一片愚忠,本督可以理解你的心情。现在本督要郑重告诉你,洪秀全的儿子洪福

    瑱……”

    “幼天王不叫洪福瑱。”李秀成打断曾国藩的话。

    “不叫洪福瑱,叫什么?”曾国藩吃了一惊,暗思:以往向朝廷上报的所有奏折都称伪

    幼主为洪福瑱,难道把他的名字都弄错了吗?

    “幼天王小名叫洪天贵,前两年老天王给他加个福字,从那以后,幼天王的名字就叫洪

    天贵福。老天王升天后,幼天王登极,玉玺上的名字下横刻真主二字,致使外间误传为洪福

    瑱。”

    “看来真的错了。”曾国藩想,继续说下去:“本督郑重告诉你,你的幼主已死于乱军

    之中,现已传首京师。”

    “幼主已死了?!”李秀成惊奇了一下,很快也就平静了。

    这几天他一直惦记的便是幼天王,对曾国藩说的这个消息,他想想也不应该感到意外。

    幼天王才十六岁,自幼长在深宫之中,被几十个王娘当作太阳月亮似地捧着,不会骑马,更

    不会舞刀射箭,在凶恶的追兵威逼下,被杀、自杀都是有可能的。不过,他心里仍然悲伤,